位置: 首頁 > 散文精選 > 經典散文

柞水的 " 寶塔山"

人氣: | 時間:2020-07-02 | 發布:

——紅色紅巖寺和楊家山革命烈士陵園

 

文/黨云斌

 

 

紅巖寺位于商洛市柞水縣境東北部,因街南紅石巖和巖下建有東岳廟而得名。東與商州區硯池河、牛槽和山陽縣小河口接壤,南與杏坪鎮相鄰,西與瓦房口鎮相接,北與九間房和商州區東岳廟毗連。

 

柞水紅巖寺戲樓位于紅巖寺鎮紅巖寺街下街頭,修建于清嘉慶21年(公元1816年),民國9年(公元1920年)又作了修復、彩繪,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F保存完整,色彩依然斑斕。戲樓保存完整,被列為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清順治8年(公元1651年),由于紅巖寺已成為今商州、藍田、山陽、長安、鎮安、柞水六縣(區)行旅必經之地,商賈云集,山貨、土特產由此外運,紅巖寺四周鄉村人民多受其益。因此,群眾集資修建了東岳廟。廟建成之后,遠自甘肅、河南、湖北等省商人,凡經紅巖寺者無不登廟進香;四鄉百姓也擇良辰吉日,求神福庇,日夜香火不斷,鐘磬聲聲不絕于耳。到了清嘉慶21年,四鄉眾會首招募遠近有名,人稱魯班的高徒彭家萬、郭全美、李先德三位技藝超群的工匠主修戲樓,從此每年3月13廟會要在戲樓唱大戲三天。

 

 

紅巖寺戲樓長11米,寬10.5米,占地面積930平方米。戲樓由樓基、樓臺、樓宇3部分組成。樓基用青磚砌成,中空,樓面是用二寸厚、結實耐磨的漆木板合縫鑲鋪。加之在12根樓枕上,節節用鐵釘緊扣,演員在舞臺上盡情大顯武技,摔跳滾打,樓板紊絲不動,而且沒有響聲。更奇妙的是幾乎所有古代戲樓,前邊都用四根大柱支撐樓宇,而紅巖寺戲樓只用了兩根直徑1.5尺的柱子。舞臺兩側為磚砌墻由里向外呈喇叭形,有良好的聚音作用。當地群眾說,在紅巖寺戲樓唱戲,遠在千米之外的地方都能聽得清清楚楚,臺前兩根大柱上方,各有一道斜撐,斜撐上雕刻有極為精致、活潑的雙龍戲珠;前臺與后臺之間的中檔門,一律用椴木雕刻的欞窗,正中是躍躍欲飛的“龍鳳呈祥”。舞臺的天花板用山桃木由里到外鋪了三層,正中為八卦頂,中層畫有蝙蝠、麒麟、鴕鳥,外層畫有瓶花飛鳥和走獸。戲樓屋脊由左向右爬伸的兩條龍構成,正中有三層小塔一座,小塔左右各有兩只白鴿。前檐兩角為翹檐,翹檐下吊著小銅鈴,微風輕拂,“的鈴”作響。正檐為三層,各層除畫有彩蝶、粉蓮、玉墜之外,一層吊著33個銅鈴,二層鑲著33個仙人像,兩個橫梁頂端均有精巧的雕刻,左為“魁星點斗”,右為“劉海戲蟾”,舞臺左右兩個檔門,均雕刻著獅子滾繡球。

 

紅巖寺戲樓,以精湛的技巧和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聞名于陜南乃之秦楚。清代和民國期間,逢廟會唱大戲,人山人海。除了看戲之外,多數人是為了觀賞這座富有清代營造特色的戲樓而來。1963年春,湖北武漢建筑工程學院一位姓武的教授,不遠千里前來,對紅巖寺戲樓專門作了考察之后,嘆曰:“修建這座戲樓的工匠充分利用了力學原理,充分發揮了藝術天才,在今后180年至200年內,它仍將安然無恙”。

 

 

紅巖寺位于大秦嶺商洛柞水的深山,山高、溝深、天寒、地薄,人煙稀少。百姓生活極度貧寒,政治上又處在白色恐怖中,然中國革命的紅色種子仍在頑強的生根、發芽、壯大。

 

渭華暴動失敗后,革命先驅劉志丹、唐澍率領工農軍一部駐扎兩河,看到當地群眾以野菜果腹,不忍心在群眾家里買食物吃。群眾卻主動為部隊做飯、送飯,黃村只有20戶人家,給紅軍送飯就達17戶。國民黨重金懸賞王世泰、劉志丹,但他倆走到那里連小孩都認識,卻沒有一個人給敵人通風報信。當紅三軍途經丹鳳縣張塬鄉王塬村時,不慎將李奇虎家三間房燒毀,紅軍不僅賠償30枚銀元,而且賀龍軍長還親自向李奇虎道歉。1932年11月20日下午,第四方面軍紅軍戰士走到柞水縣萬青用一塊銅板買當地老百姓一個蘿卜。一地蘿卜換來一堆銅板,贏得了一方老百姓的人心。1932年11月24日晚,柞水縣瓦房口人湯有賢見到有部隊經過自己家門,因當時不知道是紅軍,著急忙亂遠著被子往外跑。剛一出門,黑壓壓的一片部隊,嚇得湯有賢扔下被子,抱頭跑上山逃命。部隊走后,湯有賢想家里唯一的家當——被子一定被部隊拿走了,自家的破草房肯定讓部隊一把火燒了,今年冬天一定得凍死。當湯有賢回到家門口,卻看到被子被疊得四棱界限放在石頭上,一股暖流涌遍湯有賢全身,從心底發出了:“好隊伍——紅軍”的聲音。

 

紅軍的言行,深得商洛群眾歡迎、信任和支持。紅軍由于長途跋涉,行軍作戰,沿途留下不少傷病員及掉隊人員,大多數都被群眾保護了下來。紅四方面軍在柞水縣掉隊的62名傷病員,就有59人被保護下來,其中有23人在紅三軍、紅二十五軍到來時歸隊。山陽縣西泉鄉兩岔口村群眾劉長春收養7名紅軍戰士,他盡心醫治,民團知道后將他打得死去活來,他矢口否認,只字不提。鄂豫陜根據地的群眾把參加紅軍當作翻身解放的標志。商南縣有一首民歌唱到:“白魯礎,桃樹坪,寬坪小川在擴紅,不當牛馬要做人,你爭我搶當紅軍”在兩年中就有5000人參加紅軍,出現不少父送子、妻送夫、兄弟相爭去當兵、父子一同參加革命的動人場面。

 

柞水縣紅巖寺只有15000口人,就有300人參加了紅軍,商州的東峪一次就有20多人當了紅軍。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就有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中的4支部隊經過和戰斗在商洛,與商洛人民一起建立起革命根據地和解放過柞水、鎮安、洛南縣城,前全國政協副主席汪鋒1988年來商揮筆題到:“在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創建和斗爭中,洛南人民,做出了卓越貢獻”,政協全國常委陳先瑞1988年對鎮安、柞水分別題詞是:“鎮安人民支援中原五師堅持陜南斗爭,為開創豫鄂陜根據地做出了重大貢獻”、“柞水人民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和紅七十四師的建立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就是對商洛人民為中國革命貢獻的客觀評價,我們要“發揚老區精神,振興商洛經濟”在商洛率先突破發展中做出貢獻!

 

1932年冬,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經過柞水縣紅巖寺。時任方面軍第11 師政委的李先念率領所部在紅巖寺街戲樓召開群眾大會,李先念發表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講演,在當地群眾心中播下了革命火種。

 

1935年元月,紅二十五軍長征途中進入柞水,在紅巖寺街建立了軍部指揮機構、后方機關、醫院和后方基地。3月,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獨立第四師師長、紅二十五軍軍長、紅十五軍團軍團長徐海東,成功保衛了陜北根據地?谷諔馉帟r期,任八路軍115師344旅旅長、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四支隊司令員。徐海東在紅巖寺戲樓召開千人大會,宣布紅巖寺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并把區政府的牌子掛在戲樓上,主席臺就設在戲樓中央。軍部首長在戲樓上作了重要講話,因此,這座戲樓就也成了人民革命的歷史見證,為它本身也增添了歷史的光輝。

 

紅巖寺是柞水縣有名的革命老區,是柞水有名的邊貿重鎮,境內留下了不少紅色遺跡和革命事跡,是鄂豫陜邊區五星縣委的所在地,紅巖寺的楊家山上有全縣唯一的蘇維埃政府舊址和烈士陵園。在紅巖寺烈士陵園內埋葬著張友清、方繼田等14位(其中幾位至今連姓名都沒有)革命烈士,而今紅軍戰斗過的紅巖寺戲樓、楊家山烈士陵園、谷子溝蘇維埃政府已成為柞水縣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在紅巖寺楊家山革命烈士陵園里,緬懷先烈,追憶那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輩,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國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英勇奮斗,前赴后繼!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鋼鐵長城!他們不畏艱險,赴湯蹈火,舍生忘死,永往直前,用他們寶貴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勛!紅巖寺烈士陵園里埋葬的革命先烈,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柞水人民的驕傲。永遠銘記他們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民族精神;永遠銘記他們追求民主和幸福的遺志。不僅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建設和傳統愛國教育,更要明白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懂得民族復興在每一個人肩上的責任。學習烈士無私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胸懷祖國,勇敢堅貞;不屈不撓的意志,知難而上,勇敢攀登;弘揚先烈精神,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完成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莊嚴使命感和責任感!詮釋中華民族的向力和凝聚力!

 

紅巖寺,是一個個革命先驅和英烈用熱血和鮮活的生命換來的。原二十五軍政委、原國家主席李先念、原三五九旅旅長、國家副主席王震、原二十五軍軍長徐海東大將、原山西省省委書記兼軍區司令員程子華、柞水原肖臺鄉夜珠溝陳波濤、原張家坪鄉徐光杰等革命先輩把青春和熱血 拋灑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紅巖寺的溝溝壑壑、山川樹林里都有他們的英姿颯爽的身影!

 

谷子溝是紅巖寺蘇維埃政府的舊址,這里有蘇維埃政府的辦公室,法庭等,還有大量保存完好的革命文物可向世人展示。

 

商洛市會同柞水縣人民政府擬建設項目:對谷子溝蘇維埃政府、法庭舊址的保護和維修;新建蘇維埃政府紀念館一座;修復谷子溝口望嘴凸蘇維埃政府瞭望哨紀念亭;保護、維修李先念召開成立五星縣委大會會址;保護和維修五星縣委舊址(原紅巖寺東岳廟);建五星縣紀念館一個,新修楊家山革命傳統教育館一座;依托有利的紅色旅游資源以及當地具有特色的風土人情,購置必要的服裝道具開發游客參與紅軍時代的角色體驗,建集餐飲、住宿、購物于一體的民俗風情一條街。

 

在這片熱土上,讓世人永遠緬懷革命先烈!

紅巖寺,紅色旅游和愛國教育的活教材!

紅巖寺,柞水人民的寶塔山!

 

(聲明:本文相關資料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予以刪減)

 

__庚子年清明后寫于禮泉北山

暮春三月廿三定稿于蘋果園

 

 

 

 

 

 

 

 

【作者簡介】:

 

宋一毛,網名高山紅富士直供,原名黨云斌。原籍陜西柞水,現居禮泉北部山區。一個喜歡用文字堆砌人生喜憂悲歡、風霜雪雨皆風情的文學愛好者。執教近二十載,語文教師。百余首詩詞、幾十篇散文雜文小說初見于眾,愿以文交友,以詩逸情。禮泉縣作協會員,2019《中國詩歌大典》上榜詩人。世界漢語文學作家協會理事兼溫州分會會員。 

 
上一篇: 漿水面
下一篇: 春風正暖美好相伴

最新經典散文

猜你喜歡

东北女人毛多水多牲交视频_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高清播放_天堂网亚洲AV制服丝袜jk_中文乱码永远有效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