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涇的路
初到徐涇是一個深秋的黃昏,秋意濃濃、華燈初上的京華路是我對這個萬里國道第一鎮的首個印象。
京華路不太長也不太寬,雙向兩車道,北抵徐民路,盡頭坐落著鎮衛生院,南接滬青平公路,末端是兩個休閑廣場,像蝴蝶的兩片翅膀,一左一右地呼應著。整條路被盈港路和振經路截成最主要的三段,中間一段較長,是小鎮最繁華的商業街,涵蓋餐飲、購物、銀行、郵局、藥店等,倘若不挑剔,日常的衣食住行這里均能滿足。駕車行駛在這條路上不是明智的選擇,一是行人和非機動車太多,道路常十分擁堵;二則兩邊商鋪豐富多彩、變化多端,駕駛員一時心猿意馬,是十分危險的。如果時間充足,在人行道上步行閑逛是最合適不過了,因為是商業街,人行道頗寬,光滑的地磚在腳下延伸開去,一棵棵香樟樹規律地間隔著,整齊地排列著,默契地呼應著,衛兵似地守護在兩邊的人行道上。陽光明媚的日子,沿街逛一個來回,吃點美食、挑件美物,愜意極了。
繁忙的京華路似乎只有夜深人靜時才能得到短暫的休息,清晨,廣場上鍛煉的人、銀行門前守候的人將它喚醒,之后便是“山頂千門次第開”,一家家店鋪開門迎客,吆喝聲、音樂聲、交談聲、汽車鳴笛聲、電動自行車的喇叭聲,此起彼伏,交相呼應,這是要演奏一整天的京華路交響曲。中國銀行在京華路上搬遷過幾次,它還在橋的南面時,我在那里有一次驚險的經歷。一天我持卡在自助機上取錢,機器吐幣之后,我拿著現金離開,忘了取回銀行卡,當我回到車上,欲驅車回家時,猛然想起被丟在身后的卡和還在運作的電子屏幕,我臉色煞白地回到銀行,保安先生一眼就認出我是丟卡的人,詢問幾句后他將卡還給我,并叮囑以后要注意。祝福那位發現我的卡片并把它交給銀行的好心人。
高光路是鎮上一條比較隱蔽的小路,東西走向,它承載了我最多花樣年華般的美好回憶;楹蠖ň有鞗,工廠在高光路上,離家不遠,步行約十五分鐘,每天走路上下班使我終于告別了披星戴月、早出晚歸的生活模式。市區工作幾年,每天都在緊張地奔忙著,早上天沒亮就起床,搭公交轉地鐵,匆忙趕到公司,下午五點半下班,我常常加班到八點左右,不是圖表現,而是下班高峰時段很難擠進地鐵或公交車。即使到了八點左右,熱門線路的車也不那么容易擠上去,比如我要搭乘的那一路,每駛來一輛車就有大批乘客潮水般涌向前門,我總是被擠到人群后面,上不了車,通常要等三、四輛后才勉強擠上去,回到家,鞋子已經被踩得變了形。
我享受在高光路上走路的過程,這條小路用四季的顏色和韻律,時光的流逝和沉淀編織了我的生活和夢想。春天的高光路最美,葉子綠了,淺綠、嫩綠、深綠、翠綠,參差錯落,生機勃勃;花都開了,知名的、不知名的、大朵的、小朵的,姹紫嫣紅、爭奇斗艷;鳥兒醒了,或引吭高歌,或婉轉低鳴,從家到公司,一路都是美景,瞅瞅綠葉,聞聞花香,聽聽鳥鳴,世外之感油然而生。夏天的早上清爽宜人,穿一條飄逸的長裙或一件別致的旗袍,迎著晨風在高光路上慢行,感覺自己像路邊的小花一樣,變得搖曳多姿起來。秋天,小路蓋上落葉做成的彩色被子,那是一種深紅、火紅、緋紅和枯黃、灰黃、姜黃交織而成的沉穩內斂的顏色,不同于春天的羞澀和夏天的狂傲。腳踩在落葉上沙沙作響,夕陽西下,看著自己細細長長的身影,我這個漂泊的異鄉人沒有“斷腸人在天涯”的感傷,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期待和對小鎮的熱愛。上海不易下雪,高光路鮮有銀裝素裹的景觀,但2008年的冬天,天公似乎將積攢多年的白雪狠命地拋灑給了這座城市,美則美矣,工廠的一間廠房卻被厚厚的積雪壓塌,我們停在那門前的舊汽車因此變成了廢品。
如果說高光路是一位柔美的小家碧玉,那高涇路則是明艷的混血女子,這兩個風格迥異的姑娘是有交集的,她倆在西南角拉著手彼此欣賞。高涇路的建筑以別墅為主,西班牙式的西郊美林館、美式的西郊華城、歐式的西郊紫郡、中式園林的九溪十八島,大批外國人聚居在這一帶,路邊于是應運而生了許多外國餐廳,走在這條路上,會有漫步在異國他鄉的錯覺。高涇路到滬青平公路就結束了,再往北是蟠龍路,一直延伸到崧澤大道。
與高涇路、蟠龍路平行,和高光路東端相接的是諸光路,它極長,像一條運河貫穿徐涇南北,正因如此,這條路上的人流車流一直很大,過去我寧愿拐彎抹角也總要避開它,如今經過規劃和整修,諸光路變成了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滬青平以南的路段仍保留著以前古樸幽靜的風格,車道不寬,兩邊是幽深的林蔭道,外觀典雅的別墅藏在濃密的樹叢后面,給人庭院深深的遐想。從南往北走,過了滬青平頓覺豁然開朗,眼前的景象煥然一新,道路變得十分開闊、明亮,布置與設施新穎而時尚。再往北走,一個龐大的氣勢恢宏的建筑矗立眼前,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外圍那些頂天立地的柱子,像豎琴的一根根琴弦,這正是2015年落成,占地147萬平方米的國家會展中心,它拉開了徐涇高速發展的序目,諸光路正是以此為契機破繭成蝶,這片巨大的四葉草正用它的魔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徐涇人的生活。尤其是交通發生了質的飛躍,崧澤大道、盈港東路、滬青平公路橫貫西東,路況越來越好,風景越來越美;崧澤高架、嘉閔高架四通八達、暢行無阻,早些年駕車去市區堵在滬青平公路上的情形一去不復返;十七號線“排空馭氣,升天入地”,與二號線完美銜接;虹橋樞紐近在咫尺,“需行即騎訪名山”!
徐涇的路枝枝杈杈、密如羅網,我所熟知的只是管中窺豹。在徐涇走過了十多個年頭,我的眼睛見證了這個小鎮的變化,小鎮的路記錄了我的成長。這些年生兒育女,日子忙碌而緊湊,少有閑情逸致好好走走徐涇的大街小巷,我想著,身不由己心由己,應該放自己的心去走走那些路,也許走著走著,就知道了幸福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