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尖山游記
位于林州市元康境內的柏尖山 上,有千年古剎三仙圣母殿,更有深秋季節漫山紅葉聞名遐邇。
十月的一天,約了好友一起去游覽,柏尖山山高路陡,我們取消了驅車直取山頂的念頭,車停山腳下,徒步前行。
淺淺的秋風穿過路邊的樹林輕撫著過往行人,清涼怡人,路旁的小菊花搖頭晃腦的像頑皮的孩童,我們也不急著登頂,索性就這樣漫步向前,欣賞沿途風景。
樹林里偶爾還有紅柿子掛在樹梢張揚,在人類夠不到的地方,老樹為喜鵲留下了過冬的零食,它們在枝頭跳來跳去,歡喜的渣渣亂叫著,小山雀歪起腦袋和我們行注目禮,幾秒的對視后鉆進了樹林深處。一片片金黃的落葉隨風飄舞,如壓在季節華章里的一枚枚書簽,唯美了山之秋韻。
順著盤山路一路向上,感覺還是有點累,
看到身邊不時有車緩緩駛過,友人來了一句:“車的眼睛是不會看到風景的,如此甚好!”誰知車窗內探出一個女孩秀美的臉:“要不要搭車?”
我們一邊搖頭一邊說“謝謝”,一份來自陌生人的善意在山里的秋色里彌散著,溫暖著。
就這樣走走停停,黃櫨樹逐漸進入視野,巖石邊,峭壁上,如被點燃的火炬,熱烈著、奔放著, 關于秋的蒼涼和寂寥逃遁的無影無蹤。
登上山頂,眼界一下子開闊起來。靈山秀水盡收眼底,天賜的絕美天賜的錦繡在這綿延的山脈中一一鋪開,漫山的紅葉被一行行蒼松翠柏分隔開來,秋的畫框在這一帶群山中成了以火紅為主深綠為輔的暖色調。
三仙圣母殿鑲嵌在柏尖山頂峰突兀的峭壁上,在秋日的陽光里,金碧輝煌,神圣莊嚴,她腳下四方香客絡繹不絕,人們心中的敬仰隨香爐中的紫煙冉冉升騰,到底是善良的仙母因為這美麗紅葉選擇了柏尖山做寢宮?還是因為圣母在此居住,黃櫨樹選擇了長在這柏尖山為首的群山中?想來美麗的紅葉和善良的仙女一定是相互選擇的結果。神的秘密和人的信仰應該都藏在柏尖山古老的傳說里。
山上有碑文記載“自包羲氏王天下即有此廟”,不禁感懷柏尖山上神廟,歷經幾千年風吹雨打,后人幾度維護修繕的不僅僅是古老的廟宇建筑,還有恒古未變的信仰。
哲學研究的盡頭是宗教,向來唯物的友人,也隨我長叩膜拜,時不時贊嘆著:真是造化鐘神秀!扎根懸崖的千年古郎榆,盤根錯節中隨季節的更替幾度榮枯;生長了六百多年的白皮松,枝干皆成白色,如一本古老的經卷,在歲歲年年里被山風翻閱;盤龍楓樹上的每一片葉子,都在與風私語著自己五百年的身世過往。
我們轉到柏尖山東側山谷中,那里隱藏著一眼深谷幽泉,泉口位于峭壁低部,傳說能直通東海,泉旁邊建有“龍王廟”,該泉豐年不盈,枯年不竭,始終保持著一定的水位。常常有人懷著虔誠而執著的信奉,來這里汲仙水治病。
豫北地區十年九旱,而柏尖山中萬物頻頻享受干旱年景的甘霖滋潤。春來草木豐盈,夏季鮮花遍地,秋天漫山紅葉,冬季有松柏依舊在蒼翠中孕育無限生機,在純樸善良的山民的信仰里,這與山里的“龍王”和山上的“圣母”是有著神秘必然的聯系的。
過午時分,和友人一塊兒前往柏尖山頂峰東南腳下的“藏兵洞”,據說南宋愛國將領岳飛曾在此天然石洞里藏兵備戰,讓時光倒流到南宋初年,金兵進犯中原,烽火狼煙里,生靈涂炭。岳飛選擇柏尖山西南約五公里處的青龍山伏擊金兵,他站在觀兵臺上,烈烈風中望蒼天,四方云動劍在手,憑借此地險峻的山勢用奇兵出襲,以少勝多大敗金兵,從此關于柏尖山的歷史里,又多了金戈鐵馬和壯懷激烈的一頁。
我和友人踏上了歸程時,已是 天色近晚,山間薄霧開始彌漫,群山肅穆,柏尖山頂的鐘聲在山谷中回響,渾厚綿長。晚風里采一枚紅葉,攜一縷晚霞,在頻頻回首的留戀里,相約來年的紅葉漫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