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頁 > 散文精選 > 經典散文

​永遠的藍靛

人氣: | 時間:2019-11-16 | 發布:翁海云

 筱村出藍靛,這不是一個傳說。

筱村東垟村的林國忠先生至今記得,當年東垟有好幾家藍靛染布作坊,其中一家就位于東垟老車站旁他家的房子邊,木結構四層的染坊距他家老房子不到五米。另一家在老區公所前面,原染坊主人叫林成洋,已故,兒子林汝牙現仍住舊房子里,這座曾經的染坊同樣為木結構、四層。

時空雖穿越六百多年,相傳明朝年間,東垟文人林再秀在朝庭當師爺,為早期東垟經營藍靛商人。有一年,鬧饑荒,饑民搶糧,朝庭派兵抓500余搶糧民丁,知府圣請朝庭,欲殺這些所謂的“刁民”,林再秀提議:復查再議,并從中周全運作,使500余民丁幸免于難。

林再秀救民積德,東垟從此人丁興旺,人才輩出。

在筱村,東垟太學生林伯穆也與藍靛有過一段不解之緣。

林伯穆,東垟門樓外四房人,太學生,學成即投入到發展經營生產天然藍靛染料產品的融合發展中,他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啟航揚帆綠色產業夢想。他集學識、膽量和境界于一體,全面掌握藍靛的脾性、功用和市場前景。

 

藍靛,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身是寶。根、莖、葉均可入藥,早年,筱村當地孩童若遇肚子疼,長輩們會指點用藍靛布泡水喝,效果果然好。經過技術處理后的藍靛,是民間價廉物美的顏料,染出的布有深藍、中藍、淺藍、灰、深灰、青、月白等各種顏色,色質鮮亮、保質期長、質感好、防霉透氣、能耐曬、耐磨、耐臟、取暖、不易褪色、不會刺激皮膚,無化學污染,對于刺掛草割引起的皮膚傷痛以及蟲咬、瘡疔等有消炎止癢作用特點的保健產品服飾。

在林伯穆的經營下,藍靛種植從筱村東垟蔓延開來,延伸向周邊的葛垟、夏家山、里垟、半路、下洪、鳳垟、洲嶺等周邊村落,藍靛種植面積達30-40多平方公里。

那時,林伯穆在山上設置好大棚,羅陽等地來打工者只要簽訂契約,便可住大棚種藍靛。即便是如今,前輩們仍然會提到,上山砍柴,但凡山崗中一片片較有規律、略似梯田狀鱗次畢節的林地,便是當年種植藍靛用地。

青青藍靛成為當時人們賴以生存的植物,成為筱村鄉野一道最美的風景線。

 

 

三魁的邱家與林伯穆簽訂的種植藍靛的契約始于清末。那時,人們結伴,凌晨出工,分頭隱身山林開山坪。一年可在春、秋種兩季藍靛樹,選擇采用窟栽,距約三米,株距一米之間。栽種窟深需超過樹苗根,將樹苗根栽進窟中,適時施肥,不是下雨天,栽種摁實后,必須要澆水。成活的藍靛園,需按時進行除草、除蟲、整枝。成熟的藍靛一部分從羅陽、三魁、大安等地,運到距筱村二十多公里外的洪口碼頭,集中乘飛云江竹排或輕舟,運送到瑞安、平陽、溫州等地的連鎖錢莊銷售,一部分則在筱村周邊鄉鎮出售。

有一次,林伯穆發送藍靛商品抵達嘉興乍浦港外售,不料遇見海盜,見此情形,林伯穆詐死,許愿平安度險后,一定修一宮廟以敬神靈。林伯穆平安返鄉后,堅守諾言,在筱村文重橋西修了一座東垟水尾宮。據了解,那時期,源自筱村的藍靛商貿,占了全縣八成以上的財政收入。

物質匱乏的年代,先民們卻用勤勞和才智,在鄉村的田野上做大了藍靛特色品牌,贏得市場和百姓的購用,當然最為關鍵的是,產自大自然的資源,解決了百姓生活。

 

歷史遠去,但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積淀豐富的文明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治家格言,至今仍給人鞭策、激勵和啟發。

今天雖已不需要傳統印染,也不需要藍靛,但是在那些過往的歲月里,林伯穆致力發展藍靛創新農業,為民生事業拼搏成功的舉措,卻讓后人感念不己。林伯穆的這一功勞,也永遠記載在筱村東垟民眾的口碑里,如同曾經的藍靛,任憑日曬雨淋,從來都不曾褪色。

筱村有藍靛,它就生長在永恒的時光里,青翠葳蕤,溫潤可人。

 
上一篇: 倉西賦
下一篇: 柏尖山游記

最新經典散文

猜你喜歡

东北女人毛多水多牲交视频_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高清播放_天堂网亚洲AV制服丝袜jk_中文乱码永远有效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