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御街
近幾個星期以來,周末都是在居住地周圍度過,雖說不上分外壓抑,但現實的環境氛圍也的確與自己期待的愜意感覺違和了。暌違已久的“放風”是鄉提出的,結果當然是毫無疑問地達成了共識。在看到目的地——南宋御街的一剎那,我和鄉因為長時間坐車而感到的不適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走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好像模糊了時代的界限,不知今夕何夕。街道兩旁布滿了古式建筑的商店,里面擺滿了令人驚奇不已的商品。隨著腳步的移動,那種年代獨有的氣息也在不經意間縈繞鼻端,那種刺激讓我們如剛嗅完鼻煙的慵懶人士般,情不自禁地想打噴嚏。走到城樓下,仰望著大門正上方的兩個楷體大字“鼓樓”,視線在鄉的驚嘆聲中迅速上移,在觸到城樓上駐守的士兵時,心不由自主地瑟縮了一下。趕緊問身邊的鄉那士兵是不是真人,在得到否定的回答時,松一口氣的同時又有一點無以名狀的失落。沿著青磚鋪就的臺階拾級而上,手指劃過墻磚,帶來一絲灼熱的痛感,順著這絲痛感,隱約搭上了歷史的脈搏。樓上最大的平臺上放置著一面大鼓,一個小男孩在恣意地敲打鼓面,“咚咚、咚咚”,好似要敲進人心里,令人不自覺地想蹙起眉頭。城樓上的“士兵”高約一米九,左手叉腰,右手緊握一支紅纓槍,端立于城墻凹槽后,肌肉緊繃,仿佛在時刻警惕著危險的降臨。輕輕地把手放在“他”的臂彎里,心跳聲、呼吸聲順著指尖傳到了我的心里,莫名的安心感油然而生。詫異于自己的天馬行空,不禁為自己的酸腐哂然一笑,突然間分不清好意思與不好意思的界限了,也不知什么時候該好意思,什么時候該不好意思了。算了,不想了,以后豈不就會明白了?
我和鄉醉心于街道的靜謐。聽慣了車水馬龍的喧囂,這種靜謐宛若定格了時間,放緩了我們的腳步。街上的人不多,我詫異于周圍安靜祥和的氣氛。轉念一想,是了,人們都是不愿打破這份難得的愜意的吧?我和鄉之間的交談并不多,但并沒有絲毫的尷尬,各自欣賞自己眼中的世界,很適合一起旅行呢。
沿著街道往里走,發現了很多手工作坊。民族古典圖案與時尚元素的結合,令布包散發出奪人的吸引力;門前堆滿棉麻布料的制衣鋪,店里播放著西方古典音樂,隨意放置的很有年代的舊書、小青銅制品,忙活著的中年女店主,穿上新做好的棉麻衣褲的女孩在家人面前來回旋轉……一切的一切都令人眩暈起來!緩步走在青石板上,抬頭看著風中飄揚的古式作坊旗幟,心里滿滿的都是感動,卻說不上具體在感動些什么。
街道并不是一通到底的,往前走就看到幾條樹杈般向兩旁伸展的小街道,我和鄉花了幾秒鐘思考要先逛哪條街,最后順從了右手優先的慣性。剛轉入右邊的街道,一股喧囂的熱浪迎面撲來,人猛然多了起來,吆喝聲、嬉笑聲不絕于耳。與車水馬龍的喧囂相比,我是頂愛這種喧囂的,平淡的心情也隨之雀躍起來,好奇地東瞅西瞅,只恨沒有多長幾只眼睛。在看到吹糖人的小攤時,只來得及抓住青春尾巴的我,不由得童心大發,很想看看大叔是怎么吹出糖人兒的。估計我眼里星星的光芒太盛,鄉邊鄙視地睨著我,邊不好意思地拉著我走出人群,真遺憾哪!看到古舊書店的剎那,便和鄉毫不猶豫地一頭扎了進去,忙著尋找自己中意的書。誰知打開一看,全是白頁,再拿一本亦是如此,才知道這不是什么書店,而是賣筆記本的,只不過是把筆記本設計成了書的樣式。我一眼就被那本白底藍花絲綢面的筆記本所吸引,就算后面看到了很多設計新穎搞笑的,也沒改變初心,最后還是買下了那本。
在這里,絲綢是不可或缺的。這里的山水、這里的人,也都如絲綢般滑膩柔軟吧?拂過一列列懸掛整齊的絲綢,莫名地想起夏達的漫畫《子不語》,終年披著黑紗的老婆婆,在回首間被火海吞沒,口中大喊:“好熱,好熱!”,聲音凄厲而悠長。此刻,指尖下的絲綢,在這種聲音的逗引下,也仿佛有了呼吸呢。
逛過一家家看似隨意,實則處處暗藏“心機”的小商店,體驗了新奇,盡興了,也該回去了,于是,我和鄉踏上了歸程。